“12·4”国家宪法日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巴南举行

发布时间:2016-12-04 15:52:33

为全面展示我市全民普法守法和志愿服务工作新成效,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我市“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深入实施,12月3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巴南区在巴南龙洲湾市政广场举办了重庆志愿服务季——“12·4”国家宪法日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祖相出席活动。巴南区相关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志愿者代表共6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万相兰主持。

 

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表示,巴南区在全国率先开发运用手机APP普法考试,全市率先提出“执法即宣传、管理即普法、司法即释法”思路,通过层层落实普法主体责任、梳理《职责普法目录》、强化以案释法警示宣传、打造特色法治文化、搭建新媒体普法平台等举措,将普法根植于日常工作之中,逐步构建起全区各级各地、社会各届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活动现场,还对评选出的10名“最美法律志愿者”及10名提名奖获得者颁发了“最美法律志愿者”的荣誉证书,来自重庆祥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光强等20名法律志愿者获得了表彰。启动仪式后,现场还演出了歌舞、快板、小品等法治文艺节目,并在演出中穿插了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活跃了现场气氛,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观看。相关部门在现场设置了宣传展板,开展了“志愿服务市集”、法律咨询、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还依托“梦想课堂”平台以小游戏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知识,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除现场活动外,我市在“12·4”国家宪法日前后还围绕“青春向宪法致敬”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举办了“我身边的法律故事”网上法律征文大赛,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发来的作品600多篇,近10万人次参与投票点赞。举办了法治网络辩论赛,在华龙直播、一直播、花椒三大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了179万网友线上围观。12月3日晚20点,“青春向宪法致敬”——2016重庆“12·4”国家宪法日大型多媒体网络直播晚会在市、区(县)两级电视台、主要网站和各大商圈、广场电子显示屏全市同步播出,营造了强大的宣传声势,掀起了宣传活动的新高潮。

 

 

 

志愿者故事:

大成律师朱秀君:网络、电视、报纸,三位一体普法

“当我用智慧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在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个说法》的栏目宣传片中,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秀君对着电视镜头,这样阐述自己热心公益志愿普法的原因。

媒体传播范围广,受众多,普法宣传更有针对性。从执业之初,朱秀君律师就特别留心重庆普法版块的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这类节目往往需要律师就某一个法律问题进行点评,是很好的普法手段。为了贴近观众贴近百姓,朱秀君律师将枯燥的法律术语,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力争让所有观众听懂,弄明白。

由于认真负责,亲和力强,朱秀君律师很快受到各大电视栏目的欢迎,纷纷邀请她去做公益嘉宾律师。随着电视曝光增多,朱秀君律师也吸引到本地报纸的关注。在各家报纸的版面,你常常能看到她对于某一法律问题犀利精准的点评。而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络上,你也能看到她活跃在直播间、网络论坛上。用她自己的话形容,这是“网络、电视、报纸,三位一体普法”。

据统计,邀请朱秀君律师担任公益嘉宾的电视栏目有重庆电视台《有个说法》、《新闻热线》、《天天630》等;邀请朱秀君律师对某个新闻事件进行专业法律点评的有《重庆日报》、《重庆时报》等重庆本地纸媒;在互联网上,朱秀君还是人民网的座上宾。

农民工维权,一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他们文化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工地上干活,短的一两个月,长的一两年。建筑老板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不会和这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除了拖欠工资的风险之外,而一旦发生工伤意外,农民工很难得到及时的赔偿。如何帮助他们利用法律武器,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市司法局等部门每年都组织公益律师到建筑工地上,为农民工朋友普法,朱秀君律师一路相随。

为让这些农民工朋友快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一旦遇到问题,可以迅速利用得上。朱秀君律师结合自己办过的案件,经过长时间思考琢磨,在同事贾锐律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编《劳动者维权三字经》,形象生动地为农民工总结了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遭遇欠薪应该如何维权等内容。

“签合同,是强制,维权利,有依据……”新编维权三字经广受好评,朱秀君律师也因此接到更多的普法宣传邀请。面对邀请,她每请必到。在她看来,这是一位公益律师的职责所在,“律师是什么?律师就是当你需要维权的时候,给你提供法律帮助的人。”

除了建筑工地,社区也是朱秀君律师普法常去的地方。她多次进社区进行公益讲座,根据居民生活中的实际法律需求,给他们送去最实用的法律知识。

在大竹林社区,一群中老年人围在了朱秀君律师身边。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拉着她的手问:现在社会条件好了,孩子也有两个。怎么把我拥有的一套房子在孩子之间处理好,免得两孩子起矛盾?朱秀君律师给老人详细解答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并对老人房产的分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只有当所有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能妥善解决家事,这样家庭才会更和睦,也就不会因为一点财产,最后导致亲情都没有了。

多次社区普法宣传后,朱秀君律师逐渐意识到,和媒体普法、工地普法不同,社区普法,更多应该针对中老年人。比如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涉及到遗产怎么分配,房子以后给谁,“这都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切实的问题。”

朱秀君律师不断积累到社区普法的经验,做到将法律知识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她说:“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工作看似很大,但它实际上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曾美华:建曾妈妈爱心工作室

曾美华终身从教,热爱教育工作,深知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国家之忧社会之痛,因此,她积极投身于到特殊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和法治教育中。2006年加入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爱心家人”队伍,2011年成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

 十四岁少女戴思寒(化名)因毒死母亲及祖父母被判无期徒刑,入监六年无人会见,见同改有爹妈嘘寒问暖,浓浓亲情令她羡慕嫉妒恨,经常伤心落泪,长期情绪低落,改造表现不好。

2006年,曾美华与戴思寒结成“一帮一”对子。八年里,多少次亲情接见,多少次心灵交流;多少次促膝谈心,多少次灵魂碰撞;多少回共进亲情餐,多少回携手搞活动;送书送笔送知识,送衣送鞋送温暖。社会关爱似和煦春风融化了心中的坚冰,似柔情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迷途羔羊看见了妈妈,漂泊心灵找到了回归的港湾。

戴思寒想参加自考,曾美华尽力支持,承诺为她缴报名费、购买课本及辅导资料。戴思寒只上过初一,学习大专课程实在太难了,无数次打退堂鼓,是曾妈妈和干警始终不渝的帮助与鼓励,使她能坚持八年,到出狱时考过了十一科。

潜移默化,水滴石穿,戴思寒有了明显进步。经过几次减刑,戴思寒已于去年刑满获释。曾美华践行了承诺:陪戴思寒度过漫漫的岁月,走过长长的路程;亲自去接她出狱,亲眼见她回归社会。

   “合适成年人”是指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人时,因其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而参与刑事诉讼,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成年人。曾美华担任“合适成年人”工作努力,无论酷暑、严冬或是深夜,总是召之即到,两年时间里参与一百五十余次,是江北区出勤最多的。

曾美华有强烈的使命感,每一次到场都认真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家庭情况、受教育状况、成长轨迹等,并适时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

有的孩子犯法后因家长怒其不争弃而不管(或暂时无法管),故缺衣少物情绪不稳,曾美华主动送去衣物或生活用品。曾美华不但捐出自家的棉被、秋衣、冬衣等;还多次求助单位及亲朋,前后数十次送衣物到江北区看守所。曾妈妈的爱心深深打动了顽劣少年的心,很少提笔的他们纷纷写信表示感谢。

未成年犯小小年纪混迹社会,崇拜一掷千金的大款,艳羡花钱任性的土豪,仿佛吃喝玩乐便是人生真谛。谁来给他们纠正严重偏离的人生观、价值观?谁来给他们筑牢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精神的问题要用精神的办法来解决。有人说城市因阅读而高贵,曾美华希望失足少年因阅读化腐朽为神奇。她在年初发起了“让阅读走进未管所”的捐书捐款活动,历尽艰辛,终如愿以偿,共募书3000余册,其中有文学经典、法律读本,也有简读本、绘画本、连环画等,为各个层次的孩子提供了精神食粮。

她组织西南政法大学党员志愿者帮助少年犯,目前已有70余名少年犯与大学生互相通信达240余封,双方均感受益匪浅。她赠送象棋、军棋、跳棋、五子棋、飞行棋共50副,价值1100余元,旨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业余爱好。

曾美华怀着一颗平常心,数年坚持做好事,她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爱心,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多采人生。

重庆时报记者 吴云燕 摄影 李文彬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