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和妈妈吵架后消失 相约朋友离家出走
发布时间:2017-12-22 10:45:2013岁少女借口回家却离家出走,让家长担惊受怕两天。在寻找她的过程中,警方发现另一名少女也离家出走。青春期的孩子思维不成熟,会让他们做出冲动的决定。不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家长的期望出现偏差。永川警方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争吵后孩子不知所踪
“警察同志!不好了!我女儿不见了!电话也没人接!我怀疑她遭人绑架了!”12月3日凌晨1时许,一道慌张的身影冲进了区公安局凤凰湖派出所内,对着值班民警焦急地大喊起来。
此时,只有副所长何勇和民警何格兵还在所内,两人听清来人话中的内容后,立刻警惕起来。为了快速了解事件详细经过,二人先安抚下报警人激动的情绪,而后开始了询问。
报警人自称姓骆,家住永川区三转盘某小区,疑遭绑架的是骆女士13岁的女儿小杨。小杨今年上初一,学习成绩非常好,自己考上的铜梁某中学。骆女士的丈夫杨先生在外省工作,经常不在家,小杨基本都是由骆女士在照顾。不知是不是平时骆女士对小杨管束得太严格,小杨非常渴望自由,上初中后,开始与家人发生争吵,甚至萌生了辍学去打工的想法。骆女士害怕女儿走错路,便更加严厉地对小杨进行管教。
12月2日,小杨又同家人发生了争吵。晚上,由于要和亲朋好友聚餐,骆女士便把还在生气的小杨带去餐馆。在聚餐期间,小杨一直想要提前离席回家。晚上8点左右,骆女士准许小杨回家。谁知,此后便再也联系不上小杨。
疑似和同学相约离家出走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民警立刻对小杨的社会关系进行了调查。民警从骆女士处得知,小杨在学校有一名无话不说的好友小刘(女,12岁,铜梁人),而小刘和小杨是同一宿舍的上下铺。
民警根据多年的断案经验推测,这名叫小刘的女生应该会知道一些小杨去向,经多方查找,找到了小刘的手机号。但是,当民警拨打过去后,对方要么不接听、要么直接挂断,这让民警更加肯定了之前的推测。
接着,民警又联系了小刘的家人,从小刘家人处得知,小刘曾经两次离家出走过,但都被找回。此次,因小刘已不再读书,平时也都自己干自己的事儿,所以直到民警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小刘家人才发现联系不上小刘。同时,小刘家人还向民警提供了一个信息,小刘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提到要外出打工。
两名叛逆少女终归家
两名少女都曾提到过“外出打工”这件事,现在二人都联系不上,会不会是二人提前约好,去了某地打工呢?两名少女都是未成年,没有身份证,如何出行、入职?如果是绑架,手机为何能够拨通,但没人接听,也没人来要“赎金”?如果不是绑架,只是二人相约出去打工,如此匆忙,她们的路线、落脚处会是什么?
带着如此多的疑问,12月4日晚11时许,民警调查后发现,两名少女与大足区某一人联系频繁。于是民警立刻带上骆女士及其丈夫杨先生一道,驱车赶往号码主人所在地大足。抵达大足后,民警找到此人,通过询问得知此人是小刘小杨的朋友,而失踪的小杨、小刘正暂居在此人的出租屋内。随后,一行人在其带领下,见到了失联两天的小杨和小刘。
目前,两名离家出走的少女都由家长接回,重返校园。
■民警提醒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教育方式
民警通过对小杨的询问得知,小杨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因为母亲骆女士对她看管得太严格,不管小杨干什么,骆女士都会跟着、管着,这让小杨觉得压抑、喘不过气。认识小刘后,小杨被小刘的大胆、肆意吸引,又被小刘“出去打工,既能挣钱,又能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自由蓝图”所诱惑,于是开始和父母争吵、厌恶学校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在再一次与父母争吵后,小杨与小刘约好出去散心、打工,于是利用叫车软件搭乘顺风车与小刘汇合后,又同小刘一起搭乘顺风车去了大足,借住在朋友家,慢慢寻找工作。
以此事件为例,永川民警提醒广大家长:上初中的孩子正处青春期,承受挫折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或者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让他们采取极端行为。因此,家长、老师要做有心人,注意留心孩子的反常举动,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加强疏导。对于孩子来说,一旦离家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遇到危险及时报警或者向警方求救,以免受到伤害。本报记者 刘小菡
近日,区水库管理中心因权属争议问题到档案馆查阅了35座水库产权档案,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采取加班和延时服务的措施,积极提供利用档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效率,该单位表示十分感谢。该馆做好主动服务和档案利用,发挥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和谐奉献力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