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匠心独运采耳30载:想把店开到国外

发布时间:2017-11-23 17:04:24


采耳,顾名思义就是掏耳朵,是老川渝人并不陌生的街头体验。

采耳师从街头到巷尾,随身装带着一些小装备,举着“响夹”一路叮叮作响。



提起“采耳”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小舒服”,但对于采耳师而言,这是他所追求的事业。

2017年11月21日,我们在重庆磁器口看到一位老师傅,他叫陈大元,今年55岁了,他说自己采耳快30年了,如今他带着女儿、女婿都投身到了这项事业中来。目前,光在磁器口就已经开了4家店铺了,陈大元师傅说,他想将店开到国外去。


惬意的“小舒服”令人快活

刚看到陈师傅店里的时候,他正在为一位游客采耳,眼神专注全神贯注。

出于好奇,我们连忙问正在被采耳的游客是什么感觉,游客微眯着眼睛说:“痒啊,快活啊”,言语间没有了力气,又充满新奇。

这根小小的掏耳勺,在陈师傅的扭转下,让游客体验到了不可言喻的感受,让时光都在发光。

游客说,自己是从江南而来想来看看重庆这座山城里,有些什么稀奇的玩艺。

今天来到磁器口,就顺便体验了下这门老山城的手艺。



陈师傅习惯了专注,双眼在探灯下炯炯有神,眉目中书写着坚持,看着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但当聚集在手上时,却显得格外小心。

陈师傅说这活儿看着容易,做好了要仔细,做下去要坚持。


陈师傅的“小坚持”有个大大的梦

陈师傅说自己干这个事情,非常喜欢,也很有成就感。

聊起来这30年间的采耳趣闻,他便笑了起来,能感觉到是从心里乐出来的笑,他一边笑一边说,听起来也让我们倍感好玩。但我们发现,陈师傅并不健谈,有着重庆人特有的实干,有些表达并不能完整的把自己的心意说全。

陈师傅说,因为自己在磁器口为游客服务,接待了各个国家各个省份的各色游客,也见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耳洞、耳结、耳道,自己也总结了一套自己才能驾轻就熟的采耳法道。

在陈师傅看来,每当把一位游客耳中的陈年耳结掏出来的时候,自己便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是游客们最舒爽的时候。

陈师傅提醒我们说,别以为耳结只有成年人、老人才有,有些三四岁的幼儿也会有,所以一定要注意用耳卫生,每三个月就应该清洁一次自己的耳道。



陈师傅说,自己一开始只是在江边吆喝着,遇见有缘的客人便停下来,为其采耳。仔细用心服务好一位客人后,自己又拎起自己的装备,继续赶下一位客人。

如今自己已经在这行当里打拼30年了,把自己女儿、女婿都带进了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光在磁器口自己都已经拥有了4个门面,每个门面都有不同的装修风格和服务定位。

这份事业一开始是自己的,现在是一家人的,自己的老技能与女儿、女婿的新潮思想碰撞出了不同的理念,便有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陈师傅说,自己不仅想把这里做好,还想把自己的品牌发展出去,往省外发展甚至可以做到国外去。


有些担心却充满希望

店多了,人手就不够了,陈师傅自己就不得不招收学徒,需要打理的事务就不仅仅是把客人服务好,这么简单了。

在女儿、女婿的帮助下,陈师傅每批都会招收七八个学徒,但很多学徒不太喜欢这个事情,认为太下贱了,干不久都会走掉。



陈师傅说,自己也理解这些说辞,毕竟人各有志,天这么高你想怎么飞都可以。但对于文化,我们都不应该去蔑视它,这是一份过往时光留给现在人的沉淀。

我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管自己可以做成怎么样,跟着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做自己开心客人也开心的事情就好了。

就像我用的这些马尾,不同的型号适合不同的耳朵,合适就好。



陈师傅打拼事业的成本并不高,但坚持的时日却不短。如今自己的女儿都是采耳协会中的一员了,这份事业便算是传承下来了。

这一把的用具,这一手的技艺,不止女儿连女婿都可以扭摆得非常精通,在陈师傅看来,也是比较欣慰的。

陈师傅的女儿说,自己看着父亲的坚持自己很受感染,从开始到现在,到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希望为父亲的这项技能出一些自己的力量。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