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员26分钟指导救活急性心梗患者引热议 重庆急救中心专家:耐心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6-11-24 19:18:48

近日,网上一段武汉120接线员刘清通过电话指挥2627秒,帮助一位拨打120的女士实施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活一位43岁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录音和新闻引发了网上热议,成为了一条10+热度的热点。

今天下午,重庆时报记者前往了重庆市急救中心,请院前急救部主任蔡平军对本次的事件进行了分析,他在用专业的眼光对事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他认为:“这次能够救活这位急性心梗的患者,打电话的妻子耐心好是一大关键。我们实际工作中接线员也会指导简单施救,但很多人都不耐烦,这位妻子却连续做了26分钟的心肺复苏术,把这位突发心梗患者拉了回来!”

2.jpg

(武汉120接线员刘清和病患家属创造了奇迹)

合力救援创造的奇迹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是一个高死亡率的病症,最近几年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率在30%以上,凤凰网前总编吴征、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等名人都因此病不幸离世。

最近两天,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官方微博及很多微信公众号都转发了一个奇迹:43岁的彭先生突然急性心梗,他的妻子拨打120报警,在救护车前往他家的过程中,彭先生妻子与120接线员进行了长达2627秒的通话,在接线员的指导下,彭先生妻子不间断进行了心肺复苏术(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30次胸外心脏按压),结果最终将已经呼吸、心脏骤停的先生成功救活。

聊起这件事,蔡主任表示其实他早已知晓:“这个120指导报警人急救的录音,其实最早是一个企业号发出来的,因为这次报警采用了优先分级调度系统,这套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的,通过接电话就能将病情分级,按照危机轻重派车,同时决定是否给现场电话指导。”

对于录音的内容,蔡主任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能够听到一个急性心梗的患者被救活,作为医者我们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急救工作讲究白金4分钟,出现心脏骤停症状的病,基本上刚发病的4分钟最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等到救护车到场即使用上除颤器,基本上都很难救回来了,所以我们都说这是个合力救援创造的奇迹。”

 1.jpg

类似事件重庆时有发生

通过电话指导现场报警人,对患者实施第一手的救助,这样的事情在重庆有吗?当然有!蔡主任告诉重庆时报记者:“其实就案例来说,这次公布录音的事件其实我们120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的情况,有时候是接线员指导,有时候是车上的医生指导。只不过电话指导的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很多报警人在电话中总是催促救护车赶紧到场,真正现场电话指导救援,很多人都不耐烦,有的把电话挂了,有的嫌我们说的烦。当然,一旦现场伤员或者患者出现昏迷的时候,一般报案人还是会听我们的电话指导施以援手的。”

一位在120指挥中心值班的医生则补充道:“平时主任在跟我们指导工作时候,也反复强调在电话里一定要把动作描述得简单易行,方便施救人找准部位,例如胸外心脏按压的话,很多人不知道胸骨下1/2在哪儿,我们就说两乳头连线的正中间。”

哪些病症适合电话提供指导?蔡主任结合实际工作,认为主要有三种:“目前来看适合做电话指导的主要是溺水、心脏呼吸骤停和触电,溺水和触电我们主要先指导他们开放气道,要求他们掰开伤者的嘴巴抓住舌头,避免舌根后坠,堵住气道。其他只要出现在心脏呼吸骤停,我们都会指导他们做心肺复苏术。”

 

电话求救有三大注意

本次彭先生急性心梗能够获救,蔡主任认为他的妻子很了不起,首先她的冷静是拨打120求助最重要的事情:“在电话录音当中,我们可以听到面对120接线员的不间断提问,甚至有时候会打断说话提问,这位女士都很冷静、没有生气,这点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接线员了解现场情况。今天我们就遇到了一件事,一个人凌晨打120求救,结果急急忙忙报错了楼栋号,他明明是1栋,跟我们说2栋,结果敲开门被另外一家人骂惨了。”

其次拨打120耐心也很重要,蔡主任结合重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有些市民拨打120,就反复问车为什么不到,让他们做现场急救都不耐烦,可这次彭先生的妻子是不间断做了26分钟的心肺复苏术,这份毅力都不是普通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蔡主任随后还提到拨打120第三个注意事项,就是要保持电话畅通:“如果需要接受电话指导进行急救,那么最好是多提供一个身边的备用电话或者联系人,这样可以保证报案人能接受指导,救护车一旦找不到患者也可以电话联系,而不至于电话占线。”

 重庆市急救中心的护士演示胸外心脏按压.jpg

(重庆市急救中心的护士演示胸外心脏按压)

建议:普通市民都该学学急救

在本次成功施救的案例中,蔡主任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点,就是患者的妻子成功在第一时间实施了心肺复苏术,抢到了救援的白金4分钟,因此掌握急救手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必要:“在德国掌握了急救技能的普通人高达80%,在美国也有很多家庭主动花钱学救援技术,可是在中国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很低,就重庆来说,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只有公共区域的执勤人员,警察和消防员会急救。”

为了推广急救知识,特别是最容易掌握、却有巨大作用的心肺复苏术,蔡主任还希望通过重庆时报进行建议:“我觉得要普及救护知识,可以从三个渠道下手。一是学校,让学生们上急救课;二是社区,让医护人员到社区里去上普及课;三是感兴趣的市民可以主动来学习,现在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都有相关急救技能的学习。”

重庆时报记者 赵映骥 实习生 罗海霞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