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城堡还是? 重庆首座自建防御体系古寺庙现身

发布时间:2016-11-23 11:48:20

弥勒堂遗址_副本.jpg

弥勒堂遗址

1122,大渡口跳磴镇弥勒堂考古发掘工作第一阶段结束。

1个月的考古发掘,让这座500多年前修建,始于明代的弥勒堂古寺庙,在冷雨交加的山城中浮现出真身。令人惊讶的,这座古寺庙在清代为了自保,竟建有约7高的寨墙,更像是一个古代城堡!

弥勒堂出土文物_副本.jpg

弥勒堂出土文物

这是目前主城区唯一发现的自建防御体系古寺庙,证明弥勒堂寺僧的的经济实力是相当不错。

寨墙最高曾到树叶处_副本.jpg

寨墙最高曾到树叶处

发现寺庙基址和僧人墓群

今年5月,大渡口区跳磴镇高先生在修建农家乐时,发现大量明代青花与佛头,大渡口文管所赶到现场证实,这就是全国第二文物普查中有过记载的文物点弥勒堂,其遗址已经消失半个多世纪。

今年10月下旬到1122,重庆市文遗院和大渡口文管所联合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整个弥勒堂遗址有寺庙区,僧人墓葬区两部分,分布面积约3000

重庆文化遗产院现场负责人孙治刚说,目前初步估计弥勒堂的寺庙区有2000多平方米,极盛时约有近百名僧人居住。

重庆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寺庙区的初步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寺庙基址已经清理完毕。整个寺庙区,分为拜台,山门,围墙,下殿,天井,偏殿,上殿,放生池,水井,厕所,厨房等部分,保存完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上殿,有3个开间,径深7

当年弥勒堂厕所_副本.jpg

当年弥勒堂厕所

7寨墙,防白莲教所用

重庆时报记者发现,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共出土器物标本60多件,石质文物20余件,包括明代青花,佛头,石质雕花等。

结合考古发掘,以及出土文物碑刻发现,弥勒堂痕迹约在明嘉靖年间,道光年间有过大面积重修迹象。

大渡口文管所所长李国洪说,此次弥勒堂发掘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重庆不可多得的专属寺庙。即只拜弥勒佛而非如来,在重庆有记载的不过23处。不过,从寺庙出土时代所见,并非明教所拜弥勒所用,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摩尼教关系不大。

相反,这座古寺庙在清代后,反而是抗明教分支白莲教所用。考古队员还惊讶的发现,这座古寺庙全部被石砌寨墙包围。

孙治刚告诉重庆时报记者,清代白莲教在川渝兴盛时期,很多地主武装将寺庙,山寨改装成防御堡垒,用以对抗白莲教众。在重庆,大渡口跳磴镇的金鳌寺就是这样的典型。

但那些寨墙或城墙,都是后期加工而成。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2处宽2.2,残高2的寨墙,而根据勘测计算以及走访记录,弥勒堂的最高寨墙为7,而且是寺庙自己修建,没有外人强行改造的痕迹。

李国洪最近1月来,走访了多名当地老人以及从地方志中查阅史料,发现弥勒堂当年的香火非常旺,证明僧侣算是比较富裕,才有实力把寺庙建得如城堡一般,而且这里面还有专门的武僧负责保卫工作。

 发掘出的大殿基础_副本.jpg

发掘出的大殿基础

原址保护,或结合跳磴镇乡村旅游利用

重庆时报记者注意到,《巴县志》中有过记载,佛教在大渡口地区历史久远,除了弥勒堂还有白云寺,石林寺,金鳌寺,龟亭寺等。

李国洪说,在弥勒堂第一阶段考古工作结束后,大渡口区政府已经决定将重点原址保护这一古寺庙遗址。未来的利用,则或许将和小南海区域的乡村旅游相结合,视情况而决定是否重新修建。

孙治刚透露说,除了寺庙外周边发现了僧人墓群,最早为明代,目前主要以保护为主。此外,目前还没有完成的考古内容,是僧人的生活区。接下来会视情况,对这一神秘寺庙揭露更多真容。

重庆时报记者 任重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