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是否购买二手车纠结?重庆要求二手车信息可追溯

发布时间:2016-11-17 17:26:08

二手车性价比高,但是,信息不透明,交易流程繁琐,让不少市民望而却步。

记者获悉,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加快活跃二手车消费市场的通知》(简称《通知》),不仅帮助市民能够更方便地购买二手车,而且信息追溯等措施,也让交易更加安全。

记者从商务主管部门获悉,重庆已经展开诚信二手车经营试点。在试点企业,市民可以享受到第三方机构透明评估等服务。

20120926215044398.JPG设立联合窗口,二手车交易更简单

为了促进二手车的交易流通,根据《通知》要求,重点审核二手车卖方是否拥有车辆所有权或处置权,确认卖方身份证明、机动车及牌证和税费凭证,按规定出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同时,允许已依法注册登记的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在本行政辖区或者拟转入行政辖区经销(包括中介销售)、买卖和拍卖。

给二手车上税、登记等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二手车交易挺麻烦,消费者甚至要跑很多次。根据《通知》的要求,商务部门要会同公安、税务、工商、保险等部门,选择具备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或连锁经营主体设立车管服务站点或窗口,提供二手车交易、纳税、登记和保险一站式服务。

另外,对异地(包括市内)办理二手车交易的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现机动车所有人凭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及相关资料,可以向交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办转移登记,向转出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转出车辆档案,不需要将车辆驶回登记地。

此外,在金融方面,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的融资。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购车附加产品融资业务时,执行与汽车贷款一致的管理制度。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二手车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可在最低30%基础上,根据自愿、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 

实行全流程监督,市民买二手车更放心

“二手车便宜,对我们这种刚开始学开车的人来说性价比很高。但是我们还是有担心,就是车辆的安全,万一是什么事故车之类的呢?”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购买二手车的话,再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那么价格就又上去了。

根据《通知》的要求,商务部门要督促、指导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认真核对机动车交易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准确采集原机动车所有人和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住址等信息,及时录入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同时,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根据《通知》的要求,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予以公开。工商部门要强化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规范经营主体交易合同文本,依法惩处隐瞒、欺诈等失信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二手车信息联网核查机制,推进公安、商务部门数据联网,加强二手车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比对、核查,促进二手车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 服务可监管、信息可共享,严防通过二手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此外,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销售的二手车做到每车必鉴定评估并对鉴定结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将评估内容作为购车合同附件交予消费者,实现二手车辆信息的透明化。

重庆已经开始试行二手车诚信经营试点

“过去,二手车经营中车况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购买不放心,阻碍了二手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公开评选了3家企业,开展二手车诚信经营试点工作,有效刺激了消费者对二手车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我市二手车交易量增长。” 

市二手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二手车交易量25.6万辆,比2014年的21.1万辆增长了21.3%;今年上半年,全市二手车交易量12.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8%。今年,重庆有新增三家诚信试点单位。

根据规定,凡是开展诚信交易体系建设的二手车经销商,对每一辆二手车都必须由有资质的评估鉴定机构先行鉴定,将其鉴定结果在网上公布,并在车辆显眼位置张贴出来,同时公布销售价格、质保条件、售后服务内容等,让顾客一目了然。

鉴定机构则要对其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销售商也要对公布出来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有权对公布信息再行鉴定。如评估鉴定机构和销售商对车辆信息有隐瞒行为的,一经坚定查证,将给予数倍赔偿,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惩戒。

此外,试点企业还必须实行7天无理由退换、90天有条件退换、180天售后质保服务。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