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发现清代名人龚晴皋墓铁证
发布时间:2016-12-03 11:45:39
近日,大渡口区文管所发现:一座位于大渡口跳磴镇的古墓,或是清代重庆著名书画家龚晴皋之墓,目前,市、区两级文物专家正在对该墓进行初步认定和评审。
古墓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南海村7社九字岩。在长江北岸的山坡上,记者见到一座现存封土堆。当地村民白克录和龚晴皋的后人龚一光回忆:该墓原为一座石囤土坟冢前带碑楼式清代墓葬,在没有被毁坏前,墓前有石桌、石凳、石栏杆、香炉等,气势恢宏。
白克录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墓前的石材被当地群众拆毁,墓碑散佚。该墓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2000年有龚家后人每年来上坟,直到2011年附近三座古墓接连被盗。据了解,龚晴皋墓的中间是是龚介珊墓,下边是龚镜蓉墓,特别是龚镜蓉墓的墓碑上镌刻着龚晴皋后人的姓名,这是对龚晴皋墓最有力佐证。龚晴皋的后人龚一光向记者证实:小时候自己曾见到过高祖的字画作品,只不过后来这些珍贵的东西被村民们当柴火给烧毁了。在村民的带领下,文物专家在村子里各处看到古墓散落的碑石:有的被用于池田水沟过路石板、有的被用于砌墙铺路。
市文物专家建议大渡口文管所尽快将这些散落的材料收集并加以保护,等待下一步鉴定。大渡口文管所李国洪所长表示:龚晴皋其人是重庆本土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其墓是实物史书,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遗存形式,无疑是城市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留给现代人许多古代的实物和信息,对了解历史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作用。对名人墓的重视和保护,能充分体现出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态度,体现出现代社会对故人的尊重,也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具体表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下一步,大渡口文管所将按照市文物专家的建议采取考古手段,坐实旁证,为下一步权威认定和评审作出有力证明!
(重庆时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