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地图集》出版 展示从秦至1940年重庆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6-11-30 08:30:10

11月29日,《重庆历史地图集》正式出版。该书由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主编,包括文字45万字、地图283幅、照片817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秦至1940年,重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其中不少篇章披露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云阳张飞庙面临长江的石壁上,从右至左镶嵌着“江上风清”4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隔江可辨。

然而,此次出版的《重庆历史地图集》却收录了两张清末老照片——分别是1909年美国人张柏林,以及英国人亨利·威尔逊(拍摄时间不详)拍摄的黑白照片,在张飞庙石壁上镌刻的却是“灵钟千古”4个大字。蓝勇分析,中国古代庙宇中一般悬有大钟,为人们祈福而设,“灵钟千古”4个字则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景。

为何人们会将题刻更换为“江上风清”?这4个字有什么典故,又是何人所题?

据介绍,清光绪年间,张飞庙被一场大火焚毁后开始重建。光绪元年,曾作过国子监学正的云阳人彭聚星去官归里,与云阳当地的名士及庙僧对张飞庙进行大规模“文化包装”,翻刻全国各地名碑在庙中陈列,使张飞庙由单一的祈福之所变成了“文藻胜地”。彭聚星还挥毫题写了“江上风清”4个大字,以此来告诉人们,张飞庙除祈福外,还具有品书赏画的雅趣功能。

在《重庆历史地图集》里,用了几十页的篇幅来讲述川江航道和川江木船。其中,有一节专门讲述川江救生船,而这种船还有一个绚丽的名字——红船。

“‘红船’是中国古代内河的一种公益救生船只,但其诞生时间已无从考证。”蓝勇介绍,“红船”主要有救生、引洪、捞浮、收瘗(收殓埋葬之意)、护航、捞物等6项职能,其中前四项均为公益行为。

“在上世纪20年代初,在南岸龙门浩都还设有一艘‘红船’。”蓝勇介绍,民国十六年川鄂两省借口经费不足,不予维持“红船”,在川江上盛行了数百年的“红船”从此消失。  

   (重庆时报整理)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