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宝轮寺:皇帝出家后曾在此隐居,引出明朝最大悬案

发布时间:2016-11-29 10:17:47

隐居于磁器口闹市一隅的宝轮寺。

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中国著名古镇重庆磁器口,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曾经有一位皇帝,逃离深宫,脱下黄袍,披上袈裟,悄然来到这里。5年后,又悄然离去。

有道是:大隐隐于寺,深藏功与名。因缘生造化,富贵如浮云。风雨千百载,几多伤心人?且燃香一炷,含笑看红尘。

1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马鞍山前端的白岩山上(“岩”又作“崖”,川渝地区一般通用),面对嘉陵江。寺后原有一白色石崖,名曰白岩,所以宝轮寺以前叫白岩寺,磁器口以前叫白岩场。据《巴县志》记载:“府北三十里有白岩山,山上有寺曰宝轮寺。相传岩上有白岩神墓。”

关于宝轮寺的始建年代,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其始建于西魏年间,即公元535年-556年。

宝轮寺是一座千年古刹。

第二种说法是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

尉迟恭(585-658)是唐朝名将,玄武门之变时曾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夺取帝位。他去世后,李世民为他“废朝三日”,就是朝廷放假3天,不上班了,跟现在的降半旗差不多。在古代,这可是皇室重要成员或为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名臣猛将死后才能享受的待遇。我们现在贴的门神,就是他和秦琼两位老先生。

据《巴县志》记载,宝轮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座千年古刹。

据说唐代这里曾建有宝轮法塔,所以寺庙后改名为宝轮寺。因为明朝建文帝曾隐居于此,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又名龙隐镇。原寺庙大门前有“龙隐禅院”大匾,可惜已经被毁掉了。现在进山门后,石阶上端照壁上刻的“龙隐禅院”四个大字应为后来所建。

照壁上刻的“龙隐禅院”四个大字。

重庆与皇帝有关的寺庙不少,比如曾多次受到皇帝敕封的缙云寺、蒙古大汗蒙哥死亡的温泉寺、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下令修建的南岸大佛寺等,但传说有皇帝出家后隐居的,就只有宝轮寺这一处了。

宝轮寺是古代川东著名的佛教圣地,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当时,川东地区各寺庙的僧人,必须先到宝轮寺受戒剃度,领取住持发给的度牒,方能云游各地挂单(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修行。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的宝轮寺规模很大。从宝轮寺所在的白岩山,沿马鞍山一直往西,直到现在的童家桥桥头,都是宝轮寺的地盘。庙内殿宇层层叠叠,古木参天,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全盛时期有殿宇16座,佛像372尊,禅房客舍数百间,寺内常住僧侣达300余人,前来受戒、挂单者更是络绎不绝。

宝轮寺是古代川东著名的佛教圣地。

可惜,原来的殿宇大部分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率军入重庆后,宝轮寺几乎被烧尽,大雄宝殿是唯一的幸存者。

据记载,大雄宝殿历史上曾经多次维修,有据可查的是明宣德七年(1432年)、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几次修葺。

大雄宝殿的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是重庆现存少见的明代建筑之一,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全木结构,雕梁画栋,古朴精致,主要部位没用一颗铁钉。

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木,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令人称奇的是大殿中的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虽历经千年而不倾斜,巧夺天工,堪称一绝,令建筑专家赞叹不已。

大雄宝殿是重庆现存少见的明代建筑之一。

更神奇的是大雄宝殿的两条木雕龙,一条张口,一条闭口, 两龙对峙,隐于大梁之上。不少寺庙都有龙的雕刻,但一条龙张口、一条龙闭口并相互对峙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据说这对木雕龙是明代大修时,被人悄悄放入大殿的。张口龙影射篡位的永乐皇帝朱棣,张牙舞爪,不可一世;闭口龙则影射兵败下台、归隐寺庙的建文帝,隐而不发,以图东山再起。

大雄宝殿的佛爷座像前有一口井,名曰放生井,平时用石鼓盖上,据说可直通嘉陵江中的九石缸。曾经有人将鸭子扔到井里,结果发现从九石缸冒出来了。

宝轮寺的外面是嘉陵江。

传说在大雄宝殿的古佛下面有一个流米洞,可供寺内僧人米粮,后来有个僧人起了贪心,想多接米,结果流米洞从此不再流米出来了。

从民国《巴县志》卷二下《庙宇表》,我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宝轮寺,在龙隐镇,宋治平年间修,原名白崖寺,有圣可禅师碑。”

这条线索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宝轮寺建于宋治平年间(1064-1067)或曾在此期间修缮过;二是华岩寺开山祖师圣可禅师(1628-1701)曾经来过这里。

抗战期间,宝轮寺后殿幸存的一些禅房也被日机炸毁。新政权建立后,寺里办过学校,住过居民。文革期间,残存的一些佛像和碑匾被红卫兵毁坏殆尽。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寺内学校和居民进行了搬迁,并拨专款进行了修缮。

宝轮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

2.出了宝轮寺,沿着“少妇尿童”塑像旁边的小路一直往下走,经过一座桥后上坡,我来到了对面山上的文昌宫古寨门。磁器口历史上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寺庙要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了。

文昌宫古寨门外有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嘉陵江。寨门口立着建文帝和一个童子的塑像,建文帝顺着童子手指的方向遥望远方。对面的宝轮寺在阳光下祥光闪烁,金碧辉煌,正如传说中的“佛光照耀宝轮寺”一样。

民间有“佛光照耀宝轮寺”的传说。

建文帝的到来,不仅使宝轮寺的佛光更加耀眼,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均可见,而且还为宝轮寺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建文帝的大名叫朱允炆,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是太子朱标的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为什么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呢?这是因为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年仅37岁。按说应该由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接班,但朱雄英死得更早,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夭折了,年仅8岁。

朱允炆从小“颖慧好学,性至孝”,深得朱元璋的喜爱。14岁那年,他爹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一直持续了两年,直到朱标病死。朱元璋非常感动,觉得这孩子是个好苗子,遂将其立为皇太孙。

文昌宫古寨门外的建文帝塑像。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6月30日,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继位,时年21岁。朱允炆是个有志青年,上台后大刀阔斧搞改革,清除朱元璋时代的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元璋登基后,曾把25个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建文帝上台后,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有点不大听招呼了。为了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威,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商量后,决定削藩。

其他藩王还比较好解决,但朱元璋下面的“四阿哥”、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是个狠角色,本来就对皇位有想法,这下更不干了,婶可忍叔不可忍。

建文元年(1399年)8月,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南下“靖难”,史称“靖难之役”(“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这种事儿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比如西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计策削藩,刘姓宗室七个诸侯王就曾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过“七国之乱”,不过很快就被平定了。

宝轮寺成了流浪猫的庇护所。

但建文帝就没这么好运了,因为朱棣确实很强大。建文四年(1402年)6月,燕王大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师遂破,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朱棣当上皇帝后,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数万人惨死于屠刀之下。

话说当时朱棣的军队进入南京后,皇宫内院发生了一场大火,后来士兵在废墟中找到了几具烧焦的残骸,太监说是建文帝、皇后马氏和7岁太子朱文奎的尸体。那时没有DNA鉴定技术,根本无法辨别。

据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是点燃皇宫自焚而死,二是经密道逃生后出家隐居了。

宝轮寺里到处可见岁月的痕迹。

为了名正言顺地称帝,朱棣对外宣称建文帝已经死了,但他压根儿就不信,一直认为建文帝没死。于是,他派了两个心腹到处寻访建文帝的下落。

一是派太监郑和下西洋,一为寻找建文帝,二为宣扬国威(《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二是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在全国各地到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直到朱棣死前一年(1423年)的一个晚上,他都已经睡下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接见,两人密谈至四更,胡濙才出来。毕竟朱棣是靠政变上位的,侄儿一日下落不明,他就一天睡不安稳。

建文帝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但是直到朱棣去世,也没有查到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的生死成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至今没有定论。

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朱棣的军队进城后,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上演了一出“密室逃脱”,从宫中密道逃生后削发为僧,辗转流落到川、滇、桂、黔、渝等西南地区,现在这些地方的很多地名和传说都与他有关。

据《明通鉴》记载:“建文逊国后,御使叶希贤奉帝为僧,号雪庵和尚,壮年落发,云游滇、蜀间,走重庆。”《明史纪事本末》也说:“其经由之地,则神乐观启行,由松陵而入滇南,西游重庆。”

建文帝由滇入川后,只剩监察御史、法号“雪庵”的叶希贤随侍左右。建文帝来到重庆后,在磁器口宝轮寺挂单隐居5年之久。后来可能觉得宝轮寺目标太大、人多眼杂,又来到南泉的一座山峰结庐隐居,现在南泉建文峰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传建文帝曾在宝轮寺挂单隐居5年。

乾隆16年(1751年) ,清雍正八年进士王尔鉴从山东济宁州知州调任巴县知县。虽然官被降了,但老王从不跟组织闹情绪,工作之余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舞文弄墨,编修县志。他修的乾隆《巴县志》是后人引用最多的重庆地方志,被称为“王志”。他经常到宝轮寺,还写过一首题为《重宿白崖宝轮寺》的诗:

龙隐之山高以矗,云树为衣石为骨。

一峰峭削凿江波,两腋潆洄带溪谷。

石磴蜿蜒穿竹林,悬崖断壁开天竺。

息我形劳一再至,披云每假僧房宿。

崖端天籁吟松风,夜半江声走帷幄。

王尔鉴诗中的第一句为“龙隐之山高以矗”,他修的乾隆《巴县志》对“龙隐”(建文帝曾隐居宝轮寺)之事亦有记载。可见一直到18 世纪中叶,不仅民间,官方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文昌宫古寨门楼上的建文亭。

据专家考证,中国有一个建文帝传说圈,涵盖鄂、黔、滇、桂、苏、蜀、秦、豫等省区。重庆有一个密集的建文帝传说带,正好处在建文帝传说圈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磁器口和南岸区、渝北区、长寿区、北碚区等地。

看完建文帝塑像后,我又来到位于文昌宫古寨门楼上的建文亭。此时,距建文帝退位已614年。我在想,当时他在这里登临眺望滚滚嘉陵江,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建文帝为人善良,性情温和,世人对其多持同情、褒扬和怀念的态度,而且彼时他已出家为僧,我想,他心心念念更多的是天下苍生吧。

3.重庆沙坪坝区的龙隐路、龙隐寺、龙隐镇等地名,据说都跟建文帝有关。建文帝曾经经过龙隐路到达龙隐寺,而磁器口以前就叫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磁器口曾是嘉陵江边的重要水陆码头。

磁器口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直到1958年码头迁至汉渝路前,磁器口都是嘉陵江边的重要水陆码头。一句“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的盛况。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因寺而兴,先有寺后有市。据《巴县志》记载,寺庙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大量迁至此处,加之地势靠江,交通方便,易于运输货物,逐渐形成了场镇。寺庙最初因白岩山得名白岩寺,场镇因白岩寺得名白岩场。建文帝到过这里后,白岩寺被称为龙隐寺,白岩场被称为龙隐镇。

熙熙攘攘的磁器口古镇。

龙隐镇后来被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清乾隆年间,龙隐镇因瓷器贸易繁荣一时,名列川东四大名镇之一。因“瓷”与“磁”相通,得名磁器镇,乡民呼之为“磁器口”。

据说磁器口瓷器的开山鼻祖,是康熙初年湖广填四川时来自福建的江氏家族。江家祖传一手制瓷的好手艺,擅长制作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青草坡的江家碗厂,从康熙年间开始代代相传,一共传了八代。

江家碗厂的兴起,带动了龙隐镇一带陶瓷业的发展,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沙坪窑。特别是青草坡的瓷器,远销湖北、贵州等地,名声大振,外地来装运瓷器的船只停满了古镇码头,磁器口因此而得名。据《巴县志》记载:“青草坡古窑所产之青花碗,施彩釉,乡民乐用,远近驰名,里人又呼磁器口。”

磁器口曾名列川东四大名镇之一。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磁器口成了驻陪都同盟国人士、各界名流和迁渝高校师生的最爱,中国磁器口古镇享誉海内外。

当时,磁器口凤凰山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美术家及美学家。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现重庆28中校内)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曾在这里任教,在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余,偶尔也会到古镇上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小时候曾经在磁器口生活了8年,当时他的母亲也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任教,他曾就读于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后合并为现在的磁器口小学)。2014年元月,已是78岁高龄的丁肇中受邀担任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首席科技顾问并发表演讲后,曾兴致勃勃地回到阔别多年的磁器口旧地重游。

文昌宫古寨门。

前面提到的九石缸,就位于磁器口古镇外面的嘉陵江中。天气好的时候,很多市民都喜欢到九石缸河滩上晒太阳。

据文献记载,九石缸河滩上留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1939年,当时的中央大学曾在河滩旁发掘汉代崖墓群,墓壁上有“永寿四年”(158年)、“延熹五年”(162年)的题记,并出土陶俑、陶器若干。

相传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的那一年)6月,张献忠率军攻破重庆城后,在重庆府道衙门和金紫门明朝宗室瑞王朱浩的瑞王府中,查获库银62万两和大量珠宝。

张献忠从水路撤离重庆时,将带不走的官银和珠宝窖藏在九石缸中,并在其中一个石缸上雕了一头石虎作为记号,准备日后来取,谁知一去不复返,民谣有云:“石缸对石鼓,黄金万万五,谁人能知晓,买下重庆府。”

磁器口历史上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

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打过这批宝藏的主意,甚至包括外国人,但始终没有人能打开这座宝库。1901年,英国强盗船“乌德拉号”侵入川江试航成功,第二年,船长菲尔德在朝天门洋行听洋买办王老幺说九石缸有宝藏的消息后,从龙门浩启航溯江而上,到九石缸寻宝,结果无功而返。   

直到最近几年,还有很多人慕名到九石缸河滩“寻宝”,从河沙和石缝中挖出不少古钱币,从东汉到民国,几乎各个朝代的都有,甚至还有日本古币“宽永通宝”。

(重庆时报整理)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