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烤全羊最没营养 涮羊肉的汤不宜喝

发布时间:2016-11-23 15:50:42

立冬后,羊肉大卖,又到了一年里吃羊肉的季节了,不过,羊肉虽好吃,吃出问题进了医院的人也不少。11月23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新桥医院获悉,11月中旬医院,急诊收治的因吃羊肉到医院就诊的市民不少。营养科专家提醒:羊肉并非人人都适合吃,且烤全羊最没有营养,涮羊肉的汤最好不要喝。

连吃3天羊肉他口舌生疮

11月22日,27岁的小李前往西南医院就诊时,是捂着嘴来的,嘴角疱疹、便秘,把他折腾得够呛。“最近应酬多,连着吃了3晚上的羊肉,一顿汤锅,两顿烤全羊,因为接待朋友,还喝了点白酒。”

听了小李的说法,急诊医生们表示,这些身体的不适,正是由于食用羊肉过度,加之饮酒,导致痔疮加重,并引起上火,口舌生疮。

牛羊肉营养丰富,能补充人体必需的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适当的食用的确有健身、补身的作用。但牛羊肉富含高蛋白,患有慢性胃肠炎、胃炎的患者若过度食用会给胃肠带来负担,无法完全吸收营养,甚至还会引起胃肠不消化。大量进补羊肉,还饮酒,更是会对胃肠带来刺激,容易导致上火,增加身体负担。

羊肉好吃但并非人人适合

天气越来越冷,羊肉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且冬吃羊肉是普遍认可的秋冬御寒和进补方法。不过,急诊医生们表示,羊肉并非人人都能吃。

以下几类人最好少吃羊肉:因旺火导致风热感冒、咳嗽、黄痰、牙痛肺热、口舌生疮的人应该少吃羊肉;患有肝病的人,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另外,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后,因肝脏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而加重肝脏负担,可导致发病;患有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的患者。从中医角度讲,羊肉属于“发物”,可能加重皮肤过敏反应;高血压、肝病、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人也不要食用羊肉。

营养科专家教你正确吃羊的7个方法

羊肉究竟该怎么吃才最营养?西南医院营养科教授袁侨英给出了建议,想要正确的吃羊肉,最好记住这7个方法:

羊肉炖吃较营养: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且煮过肉汤是滋补身体的佳品。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等。烤羊肉容易消耗羊肉的大部分油脂,并且温度过高容易损失羊肉的大部分营养。

合理搭配防上火: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笋等;吃羊肉时可搭配豆腐,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此外,羊肉反半夏、菖蒲,不宜同用。

吃涮羊肉时时间不宜太短:涮羊肉能够较好地保存羊肉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但应注意选用的肉片越新鲜越好,要切得薄一些,在沸腾的锅内烫1分钟左右,肉的颜色由鲜红变成灰白才可以吃,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不能完全杀死肉片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虫卵。火锅汤中温度要高,最好一直处于沸腾状态。

涮羊肉的汤不宜喝:有很多人认为涮羊肉的汤营养丰富,实际恰恰相反,吃涮羊肉一般要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配料、没捞出来的羊肉等很多物质在高温中长时间混合煮沸,彼此间会发生化学反应。研究证明,这些食品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对人身体不仅没有益处,甚至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高尿酸血症、痛风等。

不宜与醋、南瓜及茶同用,因为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若与南瓜同食,易导致黄疸和脚气病。

一天吃羊肉不超过二两: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另外,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后,因肝脏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而加重肝脏负担,可导致发病;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齿龈肿痛者及腹泻者均不宜多食。一般一天食用在50-100g左右为宜。

忌用铜器烹饪:铜遇酸或碱并在高热状态下,均可起化学变化而生成铜盐。羊肉为高蛋白食物,两者共煮时,会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宜用铜锅烹制羊肉。 

    (重庆时报整理)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