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启动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今后震后最快5秒就可发布预警

发布时间:2016-11-15 19:13:30

利用好地震发生后紧急避险的第一时间,可以尽可能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今天(15日)上午,重庆时报记者从重庆市地震局了解到,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我市未来将建成一个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的台网,并实现预警信息接入学校、政府应急部门、新闻媒体、重大工程。这意味着,未来地震发生后最快5秒钟,市民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地震预警信息,赢得避震或紧急处置的黄金时间。

5年内新建和升级改造405个地震台站

重庆时报记者从今天(15日)上午的国家(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重庆市地震局已经正式启动了“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项目建设。

WechatIMG8.jpeg

重庆地震局副局长王强向重庆时报记者介绍,该项目通过国家和重庆市两级投资,将新建和升级改造405个地震台站、1个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项目建成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地震台站平均台站间距可以达到15千米左右,将会构建一个由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组成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将为政府、社会进行震后科学决策、高效有序地开展紧急救援行动争取宝贵时间,为重大工程提高抢险修复效率,减轻间接灾害损失。

“台站数量越多,台站间距越小,预警网络也就更密集,将进一步提高重庆地震监测的能力,增强地震参数、震源参数速报能力和灾情快速评估能力。”王强表示,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设将辐射大重庆范围,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预计2020年内将完成所有建设。

最快震后5秒就能发布预警信息

项目建成后,新增的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最值得关注。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警信息将通过网络等形式接入中小学、应急部门、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重大工程等单位。当地震发生后5~30秒的时间,系统就能发布包括预警震级、定位、烈度、到达时间等信息,供市民“抢”得黄金时间有针对性地避险,同时,重大工程可以根据预警自动启动相应的制动、关闭等处置系统,减轻直接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

1119915945_14791885579671n.JPG

这意味着未来地震发生后,市民通过手机、网络、广播等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争取赢得避震或紧急处置时间。“根据数据统计,如果能在震后哪怕只‘抢’得1秒的避险时间,也至少可以减少地震14%的灾害损失。”王强表示。

此外,工程建成后地震速报时间也将减少,在重庆行政区域内发生3.0级以上地震后,1~2分钟内给出地震参数自动速报结果,发生5.0级以上地震后,2~5分钟提供乡镇级行政区划单位地震烈度速报信息,10分钟内提供精细化地震烈度分布图。震后15分钟内提供多个周期点的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反应谱空间分布图,震后24小时内给出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大震烈度速报结果,为震后救援提供参考。

链接: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区别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严格区别,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而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因地而异,它受到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同一个地震,如果震源深,离震中的距离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此外,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坚固耐震,对当地的烈度都有直接的影响。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区别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重大的区别。首先,时间上不一样,“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而“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其次,国家对地震预报发布权限有严格的规定,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配套制度还需加强建设。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